首页  党校概况  干部培训  教学工作  党校科研  政务动态  机关党建 
站内搜索: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6-05-26 16:33 陈吉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加强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强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山阳县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两手并重,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逐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加快建设幸福山阳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发展局面。

一、山阳县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及成效

民生民本大幅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近年来,山阳尽心尽力抓民生、优服务、强保障,坚持把更多财力向重点领域倾斜,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事关城乡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城区三中、县第二幼儿园投入使用,5300名农村学生入城就读,有效解决了“学有优教”和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续六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首家县级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山阳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创新型试点县”。二是稳步推进基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三统一”配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医疗卫生和计生工作扎实有效,县医院迁建工程即将竣工,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三是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建成了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外出务工重点城市设立劳务工作站,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各类人员充分就业创业,2011—2014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老有所养的期盼逐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提高,城镇集体超过法定年龄退休人员和农村“八大员”、60周岁以上复退军人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扎实开展城乡低保、养老保险等七项重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核查活动,确保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五是民生工程深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安全饮水等一批民生项目即将建成,银照路、天湖路等县镇公路和通村水泥路建成通车。“双包双促”精准扶贫有序推进。

㈡ 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理规范有序。一是突出重点抓治理、抓管理、求创新、保稳定。大力实施“矛盾调处直通车”工程,继续坚持领导干部信访值日接待制度。深入开展信访“三无”县、镇、村、部门创建,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2014年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26件,排查处理重点信访案件47件,办结中省交办涉法信访案件23件,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得到及时处理、妥善化解,实现了“一控四降”目标。二是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快社会治安技防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综治网络。扎实开展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黑恶势力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社会管控能力显著增强,“两率一度”大幅提升,重要会议及活动期间的安保维稳形势良好。

㈢ 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一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扎实开展春运和交通秩序集中治理活动,整治事故多发路段和特殊区域,落实县镇村监管责任,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发生。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管理,建立联动协管工作机制,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1300多名,实行三员联动,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二是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党政同责,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整治全面加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防范措施。坚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强化对烟花爆竹、危化物品、民爆物品的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今年4月,县安委会集中组织开展民爆物品专项治理整顿活动,逐村签订责任书,检查民爆销售企业2家,涉爆矿山企业86家、采石场8家、流域治理等工程18处,整改治安隐患148处,立治安案件3起。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㈣ 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近年来,山阳注重抓好基层、打牢基础,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采取组织联网、党员联管、服务联动、实事联办、困难联帮、队伍联建等方式,突出为民服务,特别是为农村农民服务,有效整合城乡组织资源,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产业联建,建立“支部+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党员示范户”、“企业+基地+农户”工作模式,建立联合型、产业型、服务型党组织。建立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社区服务点和党员便民服务中心户,特别是山阳创新实施“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推行的为民服务代办制惠及百姓、全省推广。扎实推进镇村综合改革,撤并村(居)83个,基层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机制,通过解决突出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发展合力的作用明显增强,间接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二是进一步完善“一站两厅两中心”服务平台,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促进了基层服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三是按照“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原则,完善基础台账,初步建立起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流动人口脱管、漏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四是突出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高危人群、流浪乞讨青少年特殊群体的社会治理工程建设,帮助其重塑良好心理和行为习惯,有效防止他们误入歧途,危害社会。

㈤ 坚持教育引导,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社会的治理,都离不开思想道德的支撑和保障,为此山阳进行着积极实践。一是宣传思想工作全面加强,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坚持组织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厂矿、社区、村镇,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进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同。抓学习、广宣传、造氛围,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二是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最美山阳人”评选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马佩瑶等一批最美山阳人荣登全国全省好人榜,道德歌曲大家唱暨广场群众纳凉晚会成功举办,有力地集聚和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文艺创作首结硕果,原创大型古典舞剧《枪魂》荣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剧目奖,深受省市关注和群众好评。为民服务代办制、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在省市交流,并被中省主流媒体刊发报道,山阳对外影响力有效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三是文化民生进一步改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成镇综合文化站11个、村活动室56个。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014年开展村镇社区文化30余场次,校园文化200余场次,全年送戏下乡50余场次,有力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加强舆情研判,强化舆情动态监测。及时、稳妥地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疏导公众情绪。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组织好重点网络宣传活动,管好、用好各自所办的网站(页)。对校园周边环境、文化娱乐场所进行集中整治,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山阳县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启示

㈠ 把创新社会治理与改善民生结合,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通过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困难群众投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做到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把创新社会治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使社会治理工作在改善民生中得到加强,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进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㈡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社会治理的思路是党政主导下的社会各方参与,是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社会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实现新形势下的和谐社会。因此,把群众工作、社会工作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着力在关注民生、惠及民利、保障民安上下功夫,在治理中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中提高治理水平,实现文明、法治、“双向互动”的社会治理理念。通过服务和治理创新,让群众成为最大收益者,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㈢ 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必须坚持把政法、信访、司法、民政以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联合办公,解困帮扶,依法调处,联防联治,综合治理。基层是社会协同治理的基础,因此必须把更多的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确保服务网络扩大、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层工作,切实把社会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为社会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㈣ 在治理环节上,从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坚持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的有机结合,健全完善依法、常态、有序的治理机制和制度,改变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努力使社会矛盾和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通过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逐步将成为常态。

㈤ 以法治化的原则,探索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充分发挥法律部门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独特职能优势,创新和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山阳实施的综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社区矫正人员信息监控,诉前调解中心建设,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建设等社会治理创新项目,都与法治化息息相关,发挥了法律部门的积极作用,在运作中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㈥ 加强法治保障,加快构建以道德规范调节为手段的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培养社会治理主体与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意识与习惯,强化社会治理活动与治理行为的合法性。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彰显出道德在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正能量,实现道德规范对社会治理主体、群众行为的软约束。

三、新常态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考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保障改善民生,满足群众需求愿望,切实办好顺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着力提升社会和谐水平。一是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教学体制改革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加快推进山阳中学南校区、城区三小等工程建设,全力提升高中教育,稳步推进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二是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突出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认真落实全科医生制度,有序放开社会力量办医准入。加快推进山阳医院迁建工程,健全完善县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质化。进一步提升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将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同步提高到400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加快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步伐。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适度放宽创业促就业个人小额贷款额度和贴息年限。围绕创建国家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收入10亿元,新增就业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四是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五保合一”试点,建立社会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现社会保险制度人群全覆盖。扎实做好民生兜底工作,强化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抓好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改善社会福利,支持慈善事业,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五是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把棚户区改造放在城镇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工作管理机制,出台棚户区改造管理暂行办法、调查登记办法以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标准,努力把棚户区建成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一要在信访问题上取得新突破。畅通利益诉求表达和依法维权渠道,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靠法律手段解决纷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坚持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推行网上信访制度,下大力气化解好征地拆迁、民事纠纷等领域的信访积案,依法打击涉访违法行为,维护信访秩序。加快推进诉访分离,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机制,依法完善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办法。

二要在社会矛盾化解上取得新突破。健全完善社会矛盾预防机制,坚持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相互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开展调解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市场、进景区活动,真正把大调解工作的重心放到基层人口聚集和矛盾多发的行业、部门、区域。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调解能手评选活动,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把专业调解组织延伸到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各个领域,进一步提升“三调联动”的整体效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工作机制,创新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救援处置等机制,提高反恐防暴和应急处突能力,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持续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黄赌毒、暴力恐怖等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今年要特别注意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带来的不稳定问题,一方面要强化领导、预防在前,以维护群众利益、减少集资群众损失为重点,发动基层组织依法、细致地做好工作;另一方面要警惕和依法打击少数人借机组织、煽动集资群众,非法上访扰乱社会秩序。

三要在实有人口管理上取得新突破。把实有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大力推进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建成“立体化系统管理”与“平面化网格管理”相结合的工作网络,把管理责任落实到党委、行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信息准、服务好。各职能部门要抓紧出台流动人口日常管理、就业务工、子女就学、住房、医疗、社保等与居住证制度配套衔接的意见和办法;各镇要加快“一站两厅两中心”建设步伐,形成方便群众和各方参与的平台,基本实现“一卡通”,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制定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政策,新建和改建一批过渡性安置基地、精神病医院、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心、专门学校等基础性设施,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落实易肇事肇祸重点人员稳控措施,努力在服务中实施治理、在治理中体现服务。

四要在新兴媒体管理上取得新突破。重视网络监管,管好用好网络媒体,及时、主动、稳妥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引领社会思潮,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要着眼于发挥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打造一批“网络发言人”、“网上居委会”、“网上派出所”等网上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平台,认真听取网民意见,及时处理网民诉求。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深入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动态信息预警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牢牢把握突发事件舆论导向。

㈢ 切实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治理和执法水平。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预测方法建立监控预警体系,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超前预防上,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监管,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建立事前问责机制,严格事后责任追究。大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指标严格控制在市上要求之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加强城乡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加强道路交通、公共聚集场所、非煤矿山及尾矿库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防范一般性事故。围绕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健全基层组织完善基层功能,推动建立社会协同治理网络。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链、外出党员集中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形成科学严密的组织构架,逐步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找准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不断拓宽“富民能人党建”在各个领域的实现途径,深化“六型”党建品牌,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六创六争”活动,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队伍活力。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拓宽基层干部来源、改进选任方式,改进大学生村官选聘和管理服务,切实选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全面加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在社区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活动,做好社区党组织“评星定级、晋位提档”工作,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二要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明确社区服务内容和工作规范,加大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改善社区服务环境,切实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农村网格化建设,以“信息下乡惠农、管理服务并重”为切入点,让老百姓实现“办事儿不出村”的期盼。三要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要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加强监管和第三方评估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工作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功能。在“两新”组织一手抓组建,一手抓规范,重点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完善培育扶持的政策措施,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引导他们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高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

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为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社会条件。一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广泛开展“厚德山阳”主题实践活动,充分依托“道德讲堂”等有效载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推进诚信山阳建设,组织开展“最美少年”评选表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讲好山阳美德故事,不断凝聚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为美丽幸福山阳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二要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一批文明村镇、社区、校园、机关、家庭,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镇村综合文体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要围绕山阳人文、历史、自然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地域特色文化、旅游文化,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推出一批展示山阳文明、开放、和谐、创新、奋进形象的文化产品,提高山阳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四要大力开展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文化场所建设和文化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完成17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送。实施城市数字影院、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应急广播、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惠及城乡群众,为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社会条件(此文获得陕西省委党校系统第29次理论研讨会征文二等奖)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主办:extra48365365 0914-8321641   承办:山阳县电子政务中心  电话:0914-8381164
陕ICP备05005908号-1   邮箱:syxzfb@126.com